说实话,美国国内对"大而美"法案的反应简直像一场政治肥皂剧,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。法案刚提出时,支持者们把它吹得天花乱坠,说什么这是"美国制造业复兴的里程碑",但很快反对声浪就起来了。最让我意外的是,连一向支持产业政策的民主党内部都出现了分歧,一些进步派议员公开质疑法案中给大企业的税收优惠太多,而普通工人能得到的实惠太少。
产业界的冰火两重天
看看半导体行业的反应就知道了 - 英特尔、美光这些巨头当然是笑得合不拢嘴,毕竟法案承诺了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。但中小制造商可就没这么开心了,他们抱怨申请补贴的程序太复杂,门槛太高。一位在俄亥俄州经营小型电子元件厂的老板跟我说:"这法案就像是为大企业量身定做的西装,我们这些小个子根本穿不上。"
工会的复杂立场
美国劳工联合会-产业工会联合会(AFL-CIO)的态度特别耐人寻味。他们一方面支持法案创造的就业机会,另一方面又担心企业拿了补贴后会把工作外包。我采访过的一位工会代表说得很直白:"我们不想看到政府给企业发钱,结果这些钱最后流向了墨西哥或越南的工厂。"这种矛盾心理在很多蓝领工人中也很普遍。
说到普通民众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。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,约42%的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法案的存在,知道的人中也只有不到三成能说清楚法案的具体内容。这让我想起在得克萨斯州一家咖啡馆听到的对话 - 有位顾客把"大而美法案"和"美丽风景线"搞混了,还以为是什么环保法案呢!
地方政府的算盘
各州政府的反应倒是出奇地一致 - 都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从法案中分一杯羹。亚利桑那州为了吸引台积电建厂,给出了价值2.0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套餐。这种"补贴竞赛"让不少经济学家直摇头,他们担心最终会导致资源错配。不过话说回来,在就业和GDP增长的压力下,哪个州长能抵挡这种诱惑呢?
说到底,这个法案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美国政治经济的各种裂痕和矛盾。支持者说它是重振美国制造的良方,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又一场利益集团的分赃游戏。不过有一点倒是共识 - 这个法案的影响可能要很多年后才能真正看清,现在就下结论或许为时过早。你觉得呢?
评论列表 (4条):
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