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瑞银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4%下调至3.4%,主要受出口下滑和房地产疲软影响。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减少三分之二,全年出口总额或下滑10%。内需方面,零售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主要支撑。CPI预计同比下滑至-0.6%,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。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,销售和新开工面积预计下降5%-10%。贸易摩擦加速供应链转移,家电等行业70%企业已将部分产能移至海外。投资策略建议关注消费股、TMT板块和高股息标的。A股估值低位提供安全边际,预计全年净流入超1.7万亿元。主要风险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房地产企稳延后。
文章目录[隐藏]
瑞银(UBS)近期对中国经济及市场的核心观点与研报总结(截至2025年6月)
一、经济增长与政策应对
- 2025年经济增速下调至3.4%
瑞银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4%下调至3.4%,主要受出口下滑和房地产疲软拖累。尽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.4%超预期,但月度环比增速放缓,显示内需不足和外部压力显著。- 出口冲击:美国对华加征关税(近60%商品税率达145%)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预计减少三分之二,全年出口总额或下滑10%。
- 内需支撑:零售销售(5.9%)和固定资产投资(4.2%)成为主要韧性来源,政策刺激下消费与基建投资有望温和反弹。
- 通缩压力与政策宽松
- CPI通缩风险:预计2025年CPI同比下滑至-0.6%,PPI持续通缩,反映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压力。
- 政策工具:
- 财政扩张:需推出相当于GDP 1.5%-2个百分点的刺激计划,重点支持出口商、基建和消费。
- 货币宽松:2025年累计降息30-40个基点,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或进一步下调,叠加特别国债和地方债扩容(预计专项债增至4.5万亿元)。
二、房地产市场与结构性挑战
- 房地产下行周期未结束
- 2025年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预计继续下降5%-10%,投资下滑5%-10%,政策放松效果有限,去库存和融资成本高企仍是主要障碍。
- 政策应对:按揭利率或降至2.5%,但需更大规模化债基金和监管容忍度提升以化解烂尾楼风险。
- 地方财政压力
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,基建支出受限,需通过特别国债和土地回购等方式补充流动性。
三、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调整
- 关税冲击与供应链转移
-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分阶段实施(2025年9月起),若全面落地(60%税率),可能拖累中国GDP增速150-175个基点,但政策对冲或减少净影响至100个基点。
- 供应链转移加速:家电、机电等行业已有70%企业将产能部分移至海外,但新兴市场竞争加剧可能限制份额提升空间。
- 出口结构转型
对美出口减少的订单部分转向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,但整体出口额仍面临下行压力。
四、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
- 行业配置建议
- 消费股:受益于政策倾斜和内需回暖,尤其是可选消费和必需品。
- TMT板块:地缘政治推动自主可控,AI和科技领域(如半导体、云计算)具长期潜力。
- 高股息标的:国企改革和稳定分红策略吸引避险资金。
- 资本市场韧性
- A股估值低位(2025年预测PE约12倍)提供安全边际,长线资金(社保、险资)持续流入,预计全年净流入超1.7万亿元。
- 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,但温和贬值可控(2025年底预期7.6),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资产仍具配置价值。
五、风险与改革方向
- 主要风险:中美贸易摩擦升级、房地产企稳时点延后、通缩螺旋加剧。
- 改革重点:社会保障体系完善、资本市场开放(如科创板扩容)、科技自主化加速。
总结
瑞银认为,2025年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需依赖政策强刺激与结构性改革,出口和房地产仍是关键变量。投资者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、中美关系演变及内需复苏强度,灵活调整配置策略。更多细节可参考瑞银《中国经济展望》系列报告及全球宏观分析。
评论列表 (10条):
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...